稻米中稻曲菌素A的检测技术及污染情况分析开题报告

 2024-01-02 10: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稻曲菌素是由稻曲病原菌侵染作物后产生的一类环肽毒素,常在水稻上发生。

由稻绿核菌(有性型为villosiclava virens tanaka and tanaka,无性型为ustilaginoidea virens takahashi)侵染水稻穗部形成稻曲球。


近年来对于稻曲病菌的研究,已经明确的次生产代谢的产物有两类,第一类为从稻曲球的醚提取物中鉴定出的生物活性物质,命名为黑穗病素(ustilaginoidins),属于萘并吡喃酮类,为有色脂溶性物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建立稻曲菌素提取检测方法
(二)稻曲菌素提取与检测方法学验证
(三)针对其污染情况进行分析
预期目标:分析实验数据,针对不同省市污染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的方法对稻曲菌素进行检测,以液相色谱作为分离系统,质谱作为检测系统。


(1)提取:将提前准备好的样品粉末分别称取1g置于50ml离心管中,分别加入10ml超纯水,涡旋1min,超声10min,取出后于5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提取液于15ml离心管内,做好标记,作为固相萃取净化样液。
(2)净化:准备好固相萃取装置,在hlb柱子内加入2ml甲醇,柱内无残留液体时加入2ml0.5%甲酸5mmol/l乙酸铵,以平衡柱子。加入1ml上清液样品,随后加2ml0.5%甲酸5mmol/l乙酸铵淋洗。淋洗结束后换新的15ml离心管,用于接用2ml25%甲醇洗脱的洗脱液,使用抽滤装置抽滤20min并收集离心管进行氮吹,吹干后于离心管内加入1ml5%乙腈5mmol/l乙酸铵复溶,涡旋10min,过0.22μm滤膜,滤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
(3)方法学验证:针对基质效应、线性、检出率、精密度及回收率进行实验,验证方法可行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胡元森, 杨浩杰, 谢澳文, 等. 稻曲菌素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研究进展[J/OL].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2.林晓燕, 马有宁, 曹赵云, 等. 水稻稻曲病污染、毒素分析与防控技术研究[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0.

3.李月娇,孙淑琴,李广胜,稻曲菌黑粉菌素生物活性机器合成途径研究进展,天津农业科学,2022.

4.尹小乐,陈志宜,刘永峰等,稻曲菌素A的相对含量分析及其与致病力的相关性,中国农业科学,2012.

5.陈晓洋,稻曲菌三个致病基因的功能研究及水稻抗病材料创制,华中农业大学,2023.

6.裴张新,稻曲菌酯环化酶UvEC1及CCHC型锌指蛋白的功能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22.

7.姜慎, 唐春生, 谭志琼. 国内外稻曲病研究现状[J]. 热带农业科学, 2010.

8.王疏, 潘雅姣, 樊金娟, 等. 水稻生殖生长期植株上稻曲病菌的PCR检测[J]. 辽宁农业科学, 2005.

9.陈福如, 林廷邦, 甘林, 等. 稻曲病菌的SCAR标记及其PCR检测[J/OL]. 植物保护学报, 2013.

10.顾志敏, 丁正中, 陈析丰, 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筛选稻曲病菌内参基因[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11.郑静, 张震, 姜华, 等. 稻曲病菌分生孢子实时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12.祭芳, 曹欢, 徐剑宏, 等.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稻谷中的稻曲病菌毒素A和D[J]. 中国水稻科学, 2012.

13.卞英芳, 于莎莎, 牟仁祥, 等. 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鉴定水稻稻曲病菌毒素[J]. 色谱, 2015.

14.吕仕琼, 刘浩, 赵江林, 等. 稻曲菌素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2024-1学期17-20周~2024-2024-2学期第1周~第2周,查阅资料,准备开题报告,外文论文翻译;

(2)第3周~第6周(2024-3-13~3-31):稻曲菌素的检测方法;

(3)第7周~第11周(2024-4-2~5-3): 稻曲菌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及稻曲菌感染水稻后产生的毒素种类研究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