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收入与消费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消费是带动经济的四驾马车之一,现在也成为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放缓以及中美贸易战,就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长期过度依赖投资与出口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支撑我国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增加消费扩大内需是日后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危机来临时的重要应对措施。但由统计年鉴数据来看,从2000年至2016年居民最终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从原先的46.2%下降至37.1%。而我国的消费不足目前主要表现在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较低。我国作为一个二元经济结构国家,城乡发展水平极不均衡。农村居民占据我国总人口的近半数左右,但其消费水平相当落后。根据统计年鉴数据,近年来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已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2017年时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还不到城镇居民消费的二分之一,因此农村地区依然有巨大发展潜力。所以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村消费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希望能对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及消费水平提供一定建议和帮助,希望能够根据各类已有的农业政策探讨何种补贴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农民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刺激农村消费,开发农村市场。
关于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四个: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与永持续久收入消费理论。本文中主要利用持续收入理论及生命周期理论。持续收入理论理论由弗里德曼(1957)年提出,该理论将居民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并认为居民会将持续性收入变动的大部分用于消费支出而暂时性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储蓄,因此持久收入的变化才会对消费者的消费造成更大影响。生命周期理论是莫迪利安尼(1954)提出的消费理论,他认为人们是根据自己的预期寿命安排储蓄与消费的关系,用函数可表示为c=awr byl,其中c指年消费额,a、b分别指财产和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wr和yl分别指实际财富和工作收入。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结构也随之发生一定改变。从总体来说,近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有所下降,主要是作为主体的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增幅下降导致的(徐连仲,2001)。从结构上来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构成。其中,农村家庭经营收入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但仍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占人均纯收入的一般左右。工资性收入占人均纯收入比例稳步提高,而工资性收入的快速增长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唐平,2006)。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例小,增长速度慢(徐会奇、周建帮,2014)。但在收入总体增长的同时,农村居民收入差异也呈扩大趋势,家庭经营纯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差异是形成分配差异的主要原因(唐平,2006)。而从消费方面来看,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各项支出有不同幅度的变化。目前农村消费正从数量扩张型的满足温饱向注重生存质量型的小康转化,用于享受和发展的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所增加(王宏伟,2000)。但食品支出仍然占据总消费的很大比例,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仍然有待改善(chun hua he,xiao meizhang,2012)。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理论上影响消费总量的因素很多,但在实践中收入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本论文的目标主要有两项:一是分析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项收入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二是分析四项收入分别对人均消费有多大的影响,即各项收入的消费倾向是多少。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引言及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
2、对四类收入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速度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变化应包含数值变化及各类收入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例。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法和模拟法。首先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大量阅读文献,从而确定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并以现有理论和文献为依据,在持续收入理论与生命周期理论中确定更合适的立论基础。然后搜集数据,建立模型,利用stata软件和搜集到的数据对消费和四类不同收入进行回归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完成论文。
本文通过比较,选择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为理论依据,并构建基础模型为C=a bWt-1 c1Y1t c2Y2t c3Y3t c4Y4t dCt-1,其中a为截距项,Wt-1表示农村居民上一期总资产,Y1t ~Y4t分别表示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四项收入,c1 ~c4表示四类不同收入的不同消费倾向,Ct-1表示上一期总消费。本文中使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年鉴,四类收入来自“各地区按来源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消费支出来自“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现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总资产难以准确度量,使用上一年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中面积(平方米/人)与价值(元/平方米)来表示。
本文具备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在理论上,收入消费理论相关研究十分成熟,现在已有大量优秀中外文献可供参考,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完成课题。四个收入消费理论都有足够的研究文献,可以通过阅读文献进行区分判断。在数据来源上,相关数据获取较为容易,通过统计年鉴等公开数据库可以获得所需数据。此外,学校图书馆及知网等网站资源丰富,资源查找获取较为容易。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关注了收入结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的多数研究只关注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的金额而非消费的数量,消费量与消费额最主要的差距在于城乡之间的价格差距。在经济发达地区务工的农民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务工或在乡村务农的农民相比,即使二者消费总额差距不大,但是他们实际消费的物品种类与数量获取存在很大差距。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打工的农民工而言,他们会存在严重的自主选择和被动消费的问题。因此仅单纯研究消费支出数额必然会受到不同地区及城市乡村之间的物价差距影响,难以估计不同性质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多少及选择的影响。
因此,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将农村居民消费量纳入研究,更有利于了解收入变动对农村居民实际消费选择的影响。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 完成选题:2020年1月10日之前
2. 完成开题报告:2020年1月10日——2020年3月10日
3. 搜集资料(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完成中期检查:2020年3月10日——2020年3月25日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