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有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雏禽的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较高,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目前造成养鸭、养鹅业经济损失的主要细菌性疾病之一[1]。
目前,国内鸭疫里氏杆菌的研究主要是血清型和外膜蛋白、毒力因子等分子生物学方向[2]。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较多,地域分布之广。临床发病的现状研究表明,迄今控制鸭疫里氏杆菌病仍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敏感的诊断方法。而一旦发病,主要依靠化学药物进行治疗,造成该菌的耐药性广泛存在,深入系统地了解鸭疫里氏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如何解决多重耐药性问题己成为鸭疫里氏杆菌的主要研究热点之一[3]。此外,开发新型有效疫苗对鸭疫里氏杆菌进行预防也成为目前研究热点。
本次实习的结果,可以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快速诊断提供参考,同时根据研究结果可以有针对性的优化饲养管理措施,免疫接种。为鸭疫里氏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建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1.1 根据情况,分离得到鹅源鸭疫里氏杆菌
1.2 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进行系统鉴定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1细菌的分离培养及纯化
对有明显症状的病死鹅进行解剖时,无菌操作采取心脏、肝脏、肺和脑,接种tsa平板(倒平板时加入5新生牛血清)、lb平板和麦康凯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小时,平板上有细菌菌落生长后,挑取单菌落再次进行平板划线培养,长出菌落后,挑取单菌落接种tsb液体培养基,接种后的试管于台式恒温振荡器中,200rpm,37℃,培养12小时。
4. 研究创新点
1、以往的鸭疫里氏杆菌病(传染性浆膜炎)多见于鸭,本次实习进行鹅源鸭疫里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发病物种较为独特。
2、传统的鸭疫里氏杆菌分离鉴定主要是根据临床症状,细菌/菌落形态和生化实验,本次实习除了传统鉴定方法外,还加入分子生物学方法,使得鉴定结果更加可靠
3、近年来鹅发生传染性浆膜炎的病例不断增加,本次实习对其防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年 3月底2015年 4 月初 查阅文献,收集相关资料
2015年 3月2015年 5 月 了解鹅厂发病情况,收集病料,分离病原
2015年 4月--2015年 5 月-------- 对分离得到的疑似病原进行系统的鉴定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